打印

[心语] 事物被文字载体的感觉

0

事物被文字载体的感觉

对于任何某一事物,读文字的叙述往往比感受事物立体本身所产生的某种感情因素要强烈多分。对于喜欢读文字的人不知道是宜善的抑或是浪费感情的?文学往往是实质或抽象事物平面化的艺术,它的存在到底有多少意义?

TOP

0
发旧文,与兄探讨。
“学”系列之艺术乱谈之四—语言、文字、文学
    中国有句老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确实如此,地球生物为了传递讯息,发展出了各自的语言系统和语言交流方式,其中哺乳动物的语言最复杂,即使是被人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为较低级的物种,比如所谓依次等下的鸟、鱼、虫这些生物,也分别有声音和肢体语言的交流方法。哺乳动物多能通过发音器官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或者通过肢体动作,甚至有些人类外的灵长动物可通过面部表情,将自己掌握的一些信息及自己的意向传达给同伴或他类。地球生物中进化的相对最快的人类的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现在已知生物领域中是最繁复和最发达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欺骗性最大的。人类发展出如此发达的语言交流方式,即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又是出于申述情感意向的需要。
    人类的第一声带有明显生存需求的发音是指向自己的母亲的(地球上的动物大多如此),而且逐渐衍化成“妈”的发音,妈妈的乳汁成为了人学会使用语言的第一个动力。不可否认的,当人类母体听到处于哺乳期的幼体对自己渴望的呼唤后,是多么的激动、骄傲、满足啊!这种人类世界中最大的成就感是父体永远体会不到的。或许只有当人类幼体依靠父体成熟的肩臂去学习站立,并发出“爸”这个音阶时,人类父体才会有类似于、但小于母体的成就感。人类父体为了弥补自己在生育、养育幼体时成就感的不足,更多的承担起为族群寻觅具有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的职责,以表现自己的能力(至今,男人以所谓的事业为人生重点,也是这一原因的反映和扩大化。)。在人类成熟体采集食物、狩猎的过程中,为了分工及配合,逐渐练习语言器官,将一些原来是用肢体语言去进行的意思表达转化为更直接、更快捷的语言表达。比如,在史前,于共同猎捕野兽过程、采集植物过程中,人类聚居成员向伙伴发出的求救发音、命令发音逐渐被约定俗成的固定和延续下来,就成为了语言的源头之一。同时,随人类情爱的逐渐发达,用于表达喜、怒、哀、乐、忧、思、恐等之感受的发音也逐渐被发明、创造出来。当这些发音被创造后,人类逐渐将这些语言发音和真实的心理(其实人类的心理感觉是一种物质性的生物电磁反映,是人类的神经系统与外界事物发生互动后的“印象”再现。)感觉联系到一起,使人类在听到这些发音时,就会有相应的情感联想,而不必必须经“过”相应的情感历程才会产生心理反应。这种语言发音和现实生活的“互映”实际上促动着人类的抽象思维,使人类智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类语言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欺骗(其他地球生物也有欺骗现象,但不如人类这样频繁和高尚及卑劣,大多是为了生存需要。)。语言欺骗是人类智力水平发达到很高的程度时才出现的,是人类利用人类有听取表示对应一定意像的话语后可产生相应于此意像的认为、感受的心理特点,用编造出的非实际发生的情况(此编造的情况虽未实际发生,但类似这种情况的情况或一样的情况必然在以往发生过,才可能在人类的心理上产生抽象的意像。)的对应语言表示来欺骗此语言的受众,以使受众接受欺骗者的主观引导,并达到欺骗者目的的一种行为。语言欺骗有善意和恶意之分。但不管如何区分,语言欺骗必定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带有表演的成分,相对来说,是一种表演艺术。在人类的所有艺术中,语言的欺骗性最大,即可以引导人向善,比如宗教传道行为、戏剧对人性的美化行为;又可以使人滑向深渊,人的骗语往往会毁了自己和他人的一生。人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着语言,以使之能“触及”到自然世界和人类感情生活的各方面。对此,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如果人类不是逐渐发展为社会动物,那么如今已丰富到相当高级之程度的人类语言系统也就不必要了;二是,现在人类的语言所能表达出的意思,远远不能对自然界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叙述和概括,也远远不能将人类微妙的感情表述到清晰无遗的地步。
    语言的有限性延续到文字。人类利用语言、文字来传递思想和表达感情时,会感到“局促”,即,自己明明想到了什么,却说不出来、写不出来。毕竟,人类所面对的外界物质宇宙和内部精神宇宙都是广袤并几近无垠的,整个地球人类世界现有的语言、文字贮存量与这两大宇宙包含的信息量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比如现在的一些大语种,如英语、汉语、德语、法语,其词汇总量不过是在几万之间,要叙述大千世界所包含的那许多事物,根本不可能,只能是对普通、普遍的情感、事物作大致的、较抽象的表述。
    文字来源于语言和绘画,是将语言所表示的意像和用图画所表示的意像统一起来的一种人类技术。人类早期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出于巫者的创造。原始社会巫者在对万物绘画及膜拜过程中,将民俗形成的对万物的称呼与其绘画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巫言、巫字,并反过来相对系统的传回民间,将原始社会民间零散的言、字系统“抹掉”。当奴隶社会出现并逐渐强盛时,早先用于巫筮的图画文字已承担不了逐渐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和经济的需要,一些为统治阶级掌管教化生存空间越来越密集之百姓的“文化工作者”和经营积累的越来越多之财物的“经济人”及从事贸易的商人们在巫筮文字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新的文字系统。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对文字的“研发”是不同的。比如中国,早期文明发源地处于河、江平原地区,发展起来的是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人口流动性不大,商业不发达,统治阶级对农奴在经济上采用井田制管理制度就可以达到社会稳定的效果,文字用于计算的用途相对于用于教化集中居住的百姓的用途来说,不用太突出,因此,象形文字没有被大幅度改造。而在地中海地区,人们“靠海吃海”,商业发达,人口流动性大,港口城市林立,商人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文字更多的被要求用于记录和计算商品的交易,这样,文字的简化、统一成为必须,欧洲西方的字母系统因此而出现、发达起来。东、西方文字的这种分野,也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分野,即,使用象形文字的东方人更善于形象思维,理智趋于感性;使用字母文字的西方人更善于抽象思维,理智趋于了理性。当然,这并非绝对,中国人在象形文字之外,还有一套特殊的将字与画结合的易学文字系统,是一种将抽象与形象结合的数学文字,以此为基,中国人发现了数的十进制,从而在数学上另辟蹊径,使中国文化在文、理上都有独到的成就。
    官方文字(比如汉字和拉丁文)的书写方法在奴隶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逐渐定形和局域化统一(文字的统一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是政治这一怪物作的最有益于人类的事情。),随经济社会中阶级社会人意识形态的逐渐明晰,记录和传播阶级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显,只是在便宜的纸还没有被发明前,传播面还不够宽而矣。纸的发明,无疑是伟大的,而且在文化传播和翻新这些功能上,起到了有悖于统治阶级迷惑百姓初衷的反作用,使原先被控制于少数人手中的文化话语权得以扩散到民间,也使一些可能失传的历史记载和文化记录得以传留。不同形式、内容的哲学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通过文字记录和翻译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出门便知天下闻”这一“怪谈”,因文字以纸为载体传播而成为可能。文化通过文字和纸的传播,造就了自由主义文化对自身的“发现”(有了文化记载的基石,文化才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确乎受到了古希腊民主制的启发,但更多是受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和经济需要的促动,在这双重力量的推进下,自由主义文化借文字传扬,才成就了西方社会在十九、二十世纪完成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扩张的神话。),完成了自由主义及自由主义的反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种子与自由主义的种子一样,也深埋在奴隶社会、乃至原始社会之文化的花园中。)的开花、结果。即使到了今天,在纸这一载体逐渐被数字信息载体替代的情况下,文字的交流功能和对文化的描绘、记叙、推进功能仍是不可替代的。
    上文提到了文字的局域化统一和不同语言、文字的互译,这让我想到了地球世界各种语言、文字在近、现代分裂的情况。十五世纪后,全球化成为地球上人类世界发展的主流,推动全球化的是自由主义扩张的内在需求,动力来自于资产阶级占有更多资源的欲望。产生悖论的是,全世界的资产阶级按全球化的途径发展下去的话,本应联合起来,但是,自由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却使无产阶级在对其接受、“辅佐”与反对的双向推进中开始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及为自己争取社会权利的意识清醒起来,并开始自觉不自觉的破坏着资产阶级的这种联合。作为资产阶级力量前沿的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歪曲”无产阶级这种对资产阶级经济形式进行破坏的注意力,并因要对地球资源配置权进行争夺的需要,于是与没落的封建阶级联合起来,发动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这使中世纪时都持拉丁语为官方语言的一些国界并不十分明显的欧洲国家的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和国家主义意识高涨起来。随着民族主义意识和国家主义意识的高涨,各民族的本民族语言和文字渐渐被语言学家们重视、开发出来,现在流行的各大语种,比如德语、法语、英语、俄语,都是因此而来。各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分别蓬勃发展,带动了文学的发展,其情形可用“百花齐放”来形容,这是因为,各民族的民间语言较之死板的官方拉丁语要风趣、生动、活泼的多,也易使老百姓接受。拿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与欧洲语言、文字的发展作个横向比较。当我国“曲“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起来并采集民间俗文化及不断向民间深入后,“延展”出的各种地方戏曲就成为了街头、乡间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和传播中国传统忠、义、孝文化的工具。在欧洲,一些作家,如法国的大仲马、巴尔扎克、莫泊桑,英国的狄更斯,美国的马克•吐温,俄国的普希金、果戈里,德国的格林兄弟,都不仅仅是会讲故事的人,也是对其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整理、完善的巨擎。
    按照我写的关于艺术的这组小文的思路,即,设想的是,将人类生活、生存的本质归为最原始的艺术,基于此,我认为,语言和文字都应算作人类最原始的艺术,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则被我看作是在最原始的艺术基础上发展出的衍生艺术。人类最早创作的文学应该是对万物有灵之巫筮鬼神之说的描绘,是一种潜在地宣扬人类伦理道德的口述类神话文本。这种神话在与历史记叙融合,并慢慢丰富化、系统化后,会逐步和歌调结合而形成史诗,此外,还会有一些分散性记叙的故事存在。史诗、故事,以及“散布”于民间的歌谣在文字出现后,与历史记录一起被以文字文本的形式记载下来,有些甚至成为了哲学的“培养基”。文学体裁的发展及丰富取决于社会形态的自由程度。比如,古希腊之所以能出现舞台剧本创作,是因为自由民娱乐的需要;将古希腊之原始自由主义踏在脚下的罗马帝国制及之后兴盛的的基督教文化强调封建制及宗教虔诚,于是文学体裁也就只剩下了对上帝和君王的赞美诗;中国官方文化的外儒内法化及大一统倾向将民众的思想自由度降到最低,使文学体裁只围绕着封建帝制转,逐渐庞杂起来的诗、文各体裁不过是文人们消遣和对帝王歌功颂德的玩意;中国宋、元之后出现的市民阶层和欧洲中世纪后出现的资本主义阶级有新的文化需要,于是促生出了歌剧、曲、小说等这些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文学体裁;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解放,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成为了现在地球世界人类的主要意识形态,但是不管其表面有何不同,其内涵都含有对人类自由精神的肯定,有了这种自由精神的肯定,今日地球世界的文学所呈现出的就是浓烈的自由化和个性化倾向。可以这样说,统观人类有史以来的、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人类生活态况、情状的描摹,即使其将“眼光”放远到好像是人类之外的物质世界、宇宙苍穹,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比”,根本上是通过“兴”的手法,来衬托出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之生存、生活本原。
    让我引用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描写的几个人物对艺术有着“为生活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我本人则认为,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之不同理解的话来作结尾,请大家自己对照自己的艺术认知作一参考。约翰的祖父说:“为着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艺术,为着抚慰人类造成人类光荣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约翰的舅舅说:“你在屋内所写的一切全不是音乐,屋内的音乐等于屋内的太阳。音乐是外面的。”。约翰认为:“艺术品既不在金钱之上,也不在金钱之下,而在金钱之外。”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0
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 他需要出了肢体以外的东西 去表达内心的东西.

如果吃东西仅此是为了饱肚子 那么文字就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满足.

TOP

0

回复 3楼 的帖子

嘿嘿!
这是不是就像女人一样:
虽然我们都很想看看她们衣服下面是什么,并且也知道衣服下面是什么。
但是我们还是一样认为穿着衣服的女人更有味道一些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往事幕幕 金币 +3 是,毕竟人不是牲口... 2009-8-18 18:18

TOP

0
1楼的回复也太长了。看了开头就头昏眼花,其实文字比较图像的优势在于个人的想象,每个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背景的人看同一篇文字所体会到的是不同的,横看成林侧成峰,所说的也就是这种意境,据科学证明,男人比较钟情图像,女人则沉迷文字,这就是为什么av男人看的多。很尴尬。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0
中国有句老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确实如此,地球生物为了传递讯息,发展出了各自的语言系统和语言交流方式,其中哺乳动物的语言最复杂,即使是被人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为较低级的物种,比如所谓依次等下的鸟、鱼、虫这些生物,也分别有声音和肢体语言的交流方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9 05:29